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市委员会| 2017-06-28
打印
| 字号: v|
关于乌拉街雾凇岛旅游景区 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乌拉街雾凇岛旅游景区

建设的调查报告

龙潭区政协社会事业和文史办公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阐明了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我区对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区委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旅游文化引领区的奋斗目标,旨在进一步发挥旅游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独特作用。为此,区政协社会事业和文史委员会对乌拉街满族镇雾凇岛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为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品牌塑造发挥助推作用。

一、乌拉街雾凇岛旅游景区发展建设的基本情况

依托优势,发展冰雪旅游业疾行步稳。雾凇岛因雾凇持续时间之长、品质之高、规模之大而深受摄影者喜爱。2010年我区编制了《雾凇岛发展规划》,2013年成立了吉林市韩屯旅游文化服务责任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化经营,以雾凇、萨满祭司、鹰猎、满族餐饮、满族体育娱乐等满族民俗文化为内核的冰雪旅游迅速发展壮大。2015年韩屯村被批准为国家级AAA景区,被誉为“中国雾凇仙镜第一村”。游客呈现爆发性增长,从2012年的5万人次增至2016年的42万人次。从接待能力上,由2013年的13家农家乐、1200床位,发展到2017年农家乐达到84家,接待能力达9000床位。

多措并举,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大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新建景区水泥路和国道维修,使景区的交通形成了闭合环路。积极做好给排水工程,新建自来水管线和下水管线,修建了简易的污水沉降池,保障了景区的饮用水安全。加强电力和消防工作保障,对景区内的公共电力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指导经营单位做好消防通道、应急指示、消防提醒等工作,保证了用电安全和消防安全。新建垃圾处理场地,集中进行日常垃圾填埋。完善配套服务,筹资400余万元新建码头、游船、游客接待中心、剧场和满族文化展示广场。在市林业局支持下投资500余万元栽种雾凇景观树2000余棵。完成简易道路指示标牌的完善工作,并在主要街道路口安装了24小时监控设施。

夯实基础,为景区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景区管理办公室,协调公安、工商、卫生防疫、食药监、城管等部门加强景区的日常管理。推进“农家乐”的合法经营,工商部门采取先照后证“双告知”的“宽进”新机制,为全景区84家经营户核发了营业执照,建立经营者信用档案和监管台帐,使景区经营活动具有合法性和可监督性。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农家乐设有专用消毒间并有消毒、保洁设施,对公共用品、用具经常性的消毒和细菌检测,对符合条件的办理了公共卫生许可证。全方位做好食品卫生工作, 所有食品生产销售和经营场所办理了《餐饮服务许可证》,与餐饮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加强了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加大宣传,扩大冰雪品牌的影响力。通过主办的《韩屯现象》大型论谈、举办《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营销推介峰会》等方式,全方位推介雾凇岛的发展变化。央视春节特别节目《我们的中国梦?东西南北贺新春》将北线设在了雾凇岛,《远方的家——江河万里行》、《走遍中国》等多个栏目组以及吉视卫视、辽宁电视台、吉林电视台都前来进行专题拍摄,上海都市新闻晨报关于韩屯村的《赏雪景过大年“猫冬”变“忙冬”》的专题报道在网上被转载,农家乐、雾凇奇观和冰雪大世界的人造景观越来越为人熟知并成为冬季休闲娱乐的旅游热点。

二、乌拉街雾凇岛旅游景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乌拉街雾凇岛旅游风景区的冰雪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与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区建设旅游文化引领区的发展目标相比,即便是对照自身的发展规划,还有“短”、 “软”、“慢”的问题。

一是开发旅游产品单一,解决发展瓶颈问题的视野比较短。旅游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是由“吃、住、行、游、娱、购”几个要素形成的产业集群。雾凇岛景区在发展旅游业上着重依赖于冬季自然景观资源,季节性强,旅游产品市场化开发不够,文化类、休闲类高端消费项目少,多元化消费业态规模尚未形成,缺少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对高端客源市场吸引力不强,存在留不住人、留不住钱的问题。

二是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综合服务功能上比较软。 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上,景区道路标牌、标识不完善;景区厕所和农家乐水冲式卫生间数量少、档次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简陋,简单沉降后直接入江,造成江水污染;露天垃圾场距离景区太近,影响景区形象;旅游电子商务尚未开展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从规划、设计、建设、营销、营运、管理入手,通盘思考和同步安排解决。

三是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整体推进发展规划落实的行动力比较慢。景区在经营管理上缺乏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于现状,村、企齐抓共管、村民共同参与的合作共赢机制上脱节,在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上不愿增加投入,不能有效地把景区景点和具有满族特色的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建设区域旅游示范区村、特色村、美丽宜居村,打造出全域旅游的新面貌。

 三、对改善乌拉街雾凇岛景区建设的建议

一是统筹资源科学规划,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雾凇岛旅游景区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要做好顶层设计。应依托“一江三城七岛”总体规划,通过高水平专项规划设计和高质量、严要求建设,把乌拉街雾凇岛景区打造成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胜地;要注重发展层次。全面利用景区自然资源,重点打造雾凇景观、温泉度假以及冰雪活动等冬季旅游项目;以乌拉文化为主,进行文化参与、展示,以生态农业为辅,发展绿色旅游,规划雾凇岛夏季景区的新看点;要做到有序开发。按照统一规划、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要求,加强景区规划和项目具体实施的监督管理,避免盲目开发、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是完善设施提升档次,全力夯实旅游景区发展基础。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基础,旅客在雾凇岛景区能否乘兴而来满意而去,景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是关键。要进一步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健全完善景区游客接待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投诉处理、游客休憩、团队组织、散客自助游接待等全方位服务;建立专门的旅游宣传团队,加强与旅行社的沟通、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进行市场运作,扩大景区品牌效应;着力引导、完善餐饮住宿设施,形成有规模、有品位、有档次的乡村旅游品牌。要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区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连接道路的改造建设和养护管理,增开市区通往雾凇岛景区的旅游专线;注重景区内公共卫生间、垃圾箱、休憩点、标识标牌、灾害防御等基础设施规划设置,完善景区环境绿化、电力供应、医疗卫生、饮水安全等配套设施;着重对垃圾处理、污水排放进行改造升级,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三是着重开发民俗文化,切实增强旅游景区发展后劲。旅游为体,文化为魂,发展乌拉街雾凇岛景区,应依托“乌拉古城”,“打牲乌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景区文化内涵,开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景区模式,实现文化恢复和文化旅游的平衡发展。要树立品牌打造特色。充分利用龙潭区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史实打造一部咱们关东人自己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主要内容:结合萨满文化和东北民间传说创作一部大型历史神话舞剧《萨满神韵》,舞剧主要以“萨满”神舞音韵为背景,展现关东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繁衍生息,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与恶势力和大自然抗争;高度颂扬关东人性格粗犷,敢爱敢恨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要开拓思维多元发展。建立多种旅游方式相结合的体制,增开一些体验满族民族风情生活的旅游项目,建立乌拉满族陈列馆,推出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等。

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是旅游风景区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只要以自然风光为基础,以保护和传承乌拉满族文化为核心,精心组织、凝聚共识、协调运作,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乌拉街雾凇岛景区就会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用白雪换白银,把绿水青山变作金山银山,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百姓增添福祉。


(责任编辑:叶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