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吉林市政协负责帮扶蛟河市黄松甸镇南顶子村及51户贫困户、117人。去年一年,通过产业扶持、医疗救助、捐资助学等系列帮扶措施,该村实现了贫困村及49户贫困家庭、108人脱贫。2017年,市政协将继续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帮助南顶子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提高贫困家庭生活水平,为此,制定脱贫攻坚帮扶计划如下:
一、贫困村帮扶计划
1、黑木耳经销项目
2016年,南顶子村黑木耳已进驻吉林市欧亚超市、供应一汽、吉林等单位食堂、远销西安、北京等城市。但销量较少、渠道单一。今年,计划多渠道扩大销售范围和销售数量,以专委会为单位,广泛动员省市政协委员,尤其是企业界委员帮助销售黑木耳,促进村集体增收。
2、修建水泥路项目
2016年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完成了全村5个社中4个社5.5公里水泥路建设项目。今年,通过争取相关政策,为四社修建1.3公里水泥路,项目需投资54.6万元。该项目已列入蛟河市交通计划内,属于全额投资项目。预计5月份开工,6月末完工。至此,全村将实现水泥路“社社通”。
3、修建入社石拱桥项目
该村有一处石拱桥,已修建使用20多年,破损严重,属于危桥。桥长为15米,总投资预计20万元。目前,已协调市县两级交通部门,争取将项目纳入计划范围内。该项目即使获得政策支持,也会有10万元左右资金缺口,市政协将协调资金补缺口,解决村民出行困难。
4、铺设入村柏油路项目
南顶子村通往黄松甸镇道路为水泥路,但年久失修,路面损毁严重,影响通行。今年,将争取政策和资金,铺设4.1米宽、厚度5公分、全长1550米的通村柏油路,预计投资为70万元。目前,已协调市县两级交通部门,争取将项目纳入交通计划范围内,项目资金缺口由市政协协调解决。
5、村部改造项目
今年,将协调资金对南顶子村村部进行升级改造,包括粉刷墙壁、取暖、围栏、院内硬覆盖、地砖更换、购买办公设施等,所需资金约为8万元。
6、帮助贫困户成立合作社
帮助南顶子村新成立灵芝种植、蜜蜂养殖、劳动务工等生产合作社,全村51户贫困家庭全部吸纳进入合作社。合作社收益全部归于村集体所有,收益按参加劳动力要素分配,兼顾无劳户分红。目前,已到蛟河市工商局申报办理相关手续。
7、帮助成立扶贫基金互助会
为改变农民贷款难的状况,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促进贫困户脱贫,市政协号召机关干部本着自愿原则,奉献爱心,无偿借贷贫困家庭资金,用于种植、养殖、病灾和应急等情况。
二、贫困家庭帮扶计划
到2017年末,贫困村和贫困户要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平均”的脱贫攻坚目标,贫困家庭人均收入必须达到3400元以上。
1、发展生产。对有种植、养殖意愿的贫困家庭,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帮助贫困家庭研究好生产项目,解决好生产资金方面困难(主要是秋木耳种植,共有15户);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务工意愿的贫困家庭,以高于市场价格优先安排到食用菌产业园区打工(共17户);对缺少技术的种植、养殖贫困家庭,为其指派技术员,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共有5户)。
2、教育助学。对有子女正在就学的贫困家庭,要积极帮助落实相关助学政策和帮扶资金,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全村共有3户,一户赵玉德女儿在蛟河市一中、一户任成华儿子在吉林机电工程学校、一户李方成女儿在蛟河市职业高中)。
3、医疗救助。继续组织医疗专家深入贫困村,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对因病致贫的贫困家庭要积极帮助落实新农合医保、大病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等相关政策,减轻患病家庭负担(全村患尿毒症、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共21户,计划在农闲时组织下乡开展免费义诊活动,对患大病家庭帮助联系吉林三甲医院进行治疗,并协调减免费用)。
4、危房改造。对居住条件为危房或居住条件较差的贫困家庭,要帮助申请危房改造资金和维修资金,并想方设法帮助新建或修缮住房,让他们住得安心、放心(目前,全村还有3户泥草房,法制委帮扶的张自敏、任成华,文教委帮扶的许凤宝,市政协将组织动员委员开展捐资建房行动)。
5、成立扶贫供销服务队。成立市政协扶贫供销服务队,在南顶子村设立代销点,帮助联系销售渠道,定期入村收购。帮助贫困家庭把山野菜、鸡蛋、鸡鸭鹅肉等副食品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村民增收。
6、社会保障。对上述救助无法实现脱贫者,帮助申请低保,实施政策兜底脱贫。(市政协帮扶工作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