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个专题,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立题。这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新实践的历史性成果的系统总结和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升华,是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智慧结晶,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夺取高质量发展新胜利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就必须高度重视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学习运用经济客观规律。
坚持发展大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大方向从来都是由中国共产党把握的。1949年3月,毛泽东把告别西柏坡进驻北平比喻为“进京赶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如何领导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只有把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发展。
顺乎历史大潮流,必须毫不动摇坚定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中国经济融入和促进经济全球化,是负责任大国的重要标志与杰出贡献,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顺势者昌、逆势者亡。目前,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全球第一。以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必将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内聚动力、外增助力。
把握战略机遇期,必须毫不动摇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交织”。我们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期、百年未遇之大疫情持续影响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三期叠加”。外加中美关系进入历史“特殊时期”,影响之深不容忽视。坚决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抓住用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开创新局面。
适应矛盾新变化,必须毫不动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工作、政治活动的本质都是因为“利益”。明确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分享,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在社会生产力显著进步的基础上,更多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更好发挥人民在推动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务必做到理论上成熟厚重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深学彻悟习近平总书记高质量发展的“矛盾论”“目的论”,把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上来。
一是正面回应和有效破解关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经济已进入了由大向强转变的历史阶段,结构性问题是主要矛盾,供给性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形成优质高效的多样化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二是积极适应和科学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考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需要一定物质基础,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量的积累。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稳步提升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量的有效增长。三是主动顺应和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借鉴超越国际先验惯例的客观要求。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只有13个进入高收入行列,其中人口超过2500万人的只有3个。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方式转变、速度换挡、动能转换,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真正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推动经济螺旋式上升,才能真正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
深学彻悟习近平总书记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论”“本质论”,把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上来。
一是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作出了科学界定,为我们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什么是”提供了“定盘星”。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二是开拓了高质量发展的宽广视野,指明了多维视角,为我们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什么是”提供了“参照系”。从供给看,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分配看,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畅通,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
深学彻悟习近平总书记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信心论”,把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怎么干高质量发展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明确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同体系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握基本原则,需要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突出抓好重点工作。一是必须做到“五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牢牢把握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本路径;牢牢把握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的着力点;牢牢把握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制度保障。二是要突出做好五项工作,即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增强必胜信心,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信心贵如黄金。“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面对当前发展的困难挑战,理性认识自我,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回应高质量发展新期待务必做到行动上自觉主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必须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优势,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贡献智慧和力量。
协商议政显特色。协商内容要更加精准化,紧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中指出的重点问题、部署的重点任务,建真言、谋良策。参与主体要更具代表性,发挥专委会组织机构和委员专家群体两个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各环节特点组织协商议政,让协商更加广泛全面、更加具体深入。成果呈现要更富多样式,探索组织开展广泛多层民主协商形式,建立完善重点情况互通机制,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不断提高协商的专业化水平。
凝聚共识有成果。要面向联系委员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推动实现思想上的共同进步,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和步调。面向社会做好经济形势分析解读,多行稳预期之举、多做稳人心之事。面向海外主动宣传经济发展成果,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动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提质增效上台阶。进一步完善质效评价体制机制,健全协商议政质量体系和评价标准、完善提高协商议政质量的模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政协建言资政的含金量贡献率。进一步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引导委员通过实地调研提出立足客观实际、基于客观规律、能够付诸实施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力,创新协商议政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更好实现协商形式和协商内容相匹配、协商程序和协商效率相统一,不断提高协商针对性实效性。
(作者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张效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