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市委员会| 2020-03-30
打印
| 字号: v|
探索“共享农庄”建设模式 助推我市乡村振兴

赵雨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农庄”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农业和民宿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三农”新业态。建设“共享农庄”,就是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索新形势下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实践载体。

一、建设“共享农庄”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共享农庄”,是解决农产品滞销、价格低廉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市农产品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价格低廉、滞销问题,其原因就是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共享农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发展定制农业,打破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流通形态,让消费者决定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产品定制型的“共享农庄”,是面对大城市、大市场、大单位,专门提供私人定制的绿色健康农产品,使我市的优质农产品成为“期货”。通过点对点的直销形式,形成更加紧密的产销链接关系,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二)建设“共享农庄”,是解决美丽乡村建设缺少商业模式和持续运营能力问题的有力抓手。许多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主要采用以政府投入、连片建设为主的投资建设模式,这就面临着投入机制不合理、社会投资少、不可持续等问题。有的所谓美丽乡村,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只能修修道路、刷刷外墙,规划、设计不到位,品位、档次都比较低。“共享农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入,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建立混合所有制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主体,形成可持续、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三)建设“共享农庄”,是解决全域旅游中产品单一、水平较低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市旅游产品以冰雪、避暑产品为主,主要集中在“雾凇、林海、红叶”等方面,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供给不足。已有的乡村旅游点只能提供农家乐之类的初级旅游产品,对游客吸引力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希望能提高生活品质,回归田园,享受慢生活。建设“共享农庄”,就是深度挖掘农业农村生态价值,高层次、高品位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田园综合体,满足消费者对田园生活、康体养生的新需求,引领新的生活方式。

(四)建设“共享农庄”,是解决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致富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市贫困村大多处在青山绿水的好地方,完全可以通过发展“共享农庄”,将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持续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贫困户参与建设运营“共享农庄”,可以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民房等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土地使用权益入股等方式,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入;可以通过管护农庄、代耕代种等方式在农庄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可以通过将农产品作为旅游商品销售,获得经营性收入。

二、我市建设“共享农庄”的几点建议

“共享农庄”建设要坚持以农为本、规划管控、市场主导、资源共享、试点先行、助力脱贫、保护生态、彰显文化的原则,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一)制定规划。建议由政府机关部门牵头,制定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共享农庄”整体规划,借鉴国内外最优秀特色小镇和“共享农庄”建设经验,走出我市“共享农庄”建设的创新发展之路。

(二)梳理我市特色产业,以一村一品为基础,确定“共享农庄”建设主题。如:都市休闲农庄、草药养生农庄、四季花海养生农庄、有机农业养生农庄、林果休闲养生农庄、湿地养生农庄、老年人康养社区等。

(三)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我市成为“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有利契机,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制定适合我市“共享农庄”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

(四)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享农庄”建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达到永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作者工作单位及职务:吉林市秀古斋书画店经理,吉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界别:侨联(代表市侨联)

(责任编辑:何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