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冰
2018年,我市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是其中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市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人才流失严重。2018年和2019年,我市人口总迁出287648人,高素质大学毕业生成为重要流出群体。据统计,近两年,我市大学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分别为15.27%和17.23%,80%以上大学毕业生选择外地就业。与此同时,我市作为老工业基地所拥有的一大批高职称、高技术的专家、一线工人、技术人员也在大量流失。今年1至9月,我市监测的290家企业,人才净流失2081人。
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目前,我市企业拥有的技能人才较少,高技能人才更为稀缺。全市企业从业人员中技术岗位人员占21.77%,其中高级技术岗位人员仅占4%,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较少。
三是人才政策体系不够完善。2019年11月,我市出台《吉林市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办法》,实施“千名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保障工程”,成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突破。但与其他地区相比,我市人才政策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如,我市缺乏对中低端人才的培育扶持政策,对每年人才需求的种类缺少调研和调控,对国家和省有关引进创新人才政策缺少配套实施细则和办法。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突破人才政策。一是完善创新人才政策体系。两周前,温州市出台人才住房新政,对符合条件的优秀本科生买房打7折,租房打3折,力度空前。可以说,为了引才留才,各地均使出浑身解数,新政频出。我们应学习借鉴外省市的经验做法,尽快出台《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符合我市发展需要、聚焦重点急需产业、含金量高的人才新政。二是实施优惠政策留住人才。支持驻吉高校毕业生在我市就业创业,鼓励吉林市籍人才回归创业就业。为留吉、回归创业人才提供办公和研发场所,并免租或减租。实施高层次人才薪酬补助制度,对在吉连续工作五年以上的本科、硕士毕业生,可分别按每人每月500元、1000元标准补贴,连续发放5年。力争实现我市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超过30%。
(二)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不久前,浙江省温州市引入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提供每人年薪15万、购房补助15万、连续就业5年补贴15万的政策待遇。目前,我市人才方面经费总计1200万元,仅占我市财政预算支出0.14%。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财政投入必不可少。建议各县(市、区)和开发区按照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 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三)拓宽人才积蓄模式。探索“政府+人才+机构+大数据平台”的市场化引才新模式,拨专款用于人才引进对接工作。支持向人力资源公司等专业机构购买服务;鼓励行业协会、名校校友会交流引才;建议全市统一组织赴国内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全面推行建设“现代学徒制”“江城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等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培养学生企业情感,形成区域人力资源“蓄水池”。
(四)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一是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市级领导班子成员与专家人才结对子。建立“一站式”行政代办服务平台。发放“江城英才”卡,持卡享受景区门票免费、不限号预约医疗专家、免费滑雪、免费体检等服务。二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在我市工作无住房的人才,按条件给予租房补贴、优先安排人才公寓居住、提供最优惠的购房补贴、给予最高额公积金贷款。优先安排引进人才的子女在公办优质学校入学。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优先安置引进人才的配偶工作,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态环境,形成爱才、惜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作者工作单位及职务:吉林市广播电视台社会新闻部副主任、主任记者
界 别:新闻出版(代表市政协文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