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首页 > 委员风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市委员会| 2019-12-27
打印
| 字号: v|
政协委员郑德春

郑德春:扶贫一线的市政协委员 


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有一位市政协委员,他就是政协吉林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委员,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郑德春。

脱贫攻坚  做扶贫一线的带头人

2018年12月,他被组织选派到省级贫困村--永吉县西阳镇兴隆村任驻村工作队员,今年2月被调整为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驻村以后,他不忘领导的嘱托,把整村扶贫产业--棚膜蔬菜园区的发展放到首要位置。从年初的品种布局、茬口对接到生产季的技术指导,从销售模式的谋划到渠道的拓展,他都主动参与。他认真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深入批发市场,与商超及批发商洽谈、宣传园区菜品,最晚凌晨3点才能休息。为了园区效益的提高,他身先士卒参加园区劳动,维修闲置车辆,带头犁地、除草、种菜、种花、铺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他利用回市内的时间,无偿为园区捎带零配件和私人订制的蔬菜。为了加快三产融合的步伐,解决商品性差的蔬菜销路问题,谋划了脱水蔬菜深加工项目,得到50万元的经费支持。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他,在发展扶贫产业的同时,不忘党建的引领。他不仅为村干部、党员上党课,宣讲习总书记对于扶贫攻坚提出的要求,还为村民讲解扶贫应用技术,做好产业指导员的工作,尤其在全县产业发展指导员培训班上介绍兴隆村产业指导经验,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奉献爱心,做贫困户的贴心人

驻村以后,他开始走访,起初贫困户不以为然,时间长了产生了好感,也能说些心里话了。记得刚到村不久,他便到已经是肢体残疾的老支书记家里走访,都说老支书能说,但见到新来的驻村干部却没“嗑”唠,后来才明白,他们对驻村干部的频繁更换已经不以为然了。知道了原因所在,把情况讲清楚,让老支书理解了,便打开了话题,从大集体到包产到户,从单干到现在的土地流转,每次都是言犹未尽。有一位贫困户精神有点“问题”,但还可以干点活,但就不知道“干啥”。通过思想开导,贫困户表示愿听他安排到兴隆园区干活,通过打工增加了4000元收入。就这样,贫困户门坏了找他帮着修,贫困户残疾孩子入不了学找他帮着联系学校,贫困户心气不顺了找他来倾述。

建言献策  做参政议政的实践者

作为两届政协委员的他,时刻牢记政协委员的使命与担当,将政协工作看作自己的荣誉和责任,认真学习政协相关理论和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调研、视察等各项活动,今年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他就“创新驱动,多要素参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了交流发言。驻村以后,为了准时参加政协活动,他起早从兴隆村往市内赶,为的是政协人的一份情怀。近年来,他撰写和提交了20多份政协提案和信息,多次被评为优秀提案和优秀信息。特别驻村扶贫以后,他不忘自己的政协职责,结合自己的扶贫工作,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得到了扶贫部门和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既然来了,就要努力的干、更要干好”、“为老百姓做点事,不仅有意思,更有意义”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工作得到各级认可,一年来分别荣获2018年永吉县脱贫攻坚贡献奖和2019年吉林省脱贫攻坚嘉奖表彰,同时被评为2019年度优秀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