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 守土有责
——记市政协委员邵蔚风
2004年,邵蔚风以《江城日报社》文艺副刊、文化档案吉林地方历史文化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受邀加入政协吉林市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聘为文史资料研究员。从那一刻起,也就注定了他与人民政协吉林市委员会在推动吉林历史文化工作方面的紧密联系。
世纪之交,吉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风起云涌,2000多年前的夫余王国首都;海西女真扈伦王国的中心,那么多的遗址需要踏查;那么多的近现代珍稀史料亟待收集与整理。无论东团山考古现场,抑或是吉林古民居拆迁的废墟间,你永远都能找到邵蔚风匆匆的身影。甚至文史界朋友开玩笑地说:“想找他,每周六到文庙旧书摊准成。”政协文史工作新时期艰巨任务的激励与鞭策,促使他不断的调整着文史资料征集研究的范围、重点和类型。正是对于吉林地方史料的抢救积累与系统研究,自2006年起政协出版的系列文史资料《老城旧事》、《吉林满族习俗》、《鸭绿江的记忆》等多部丛书收录他的文章及资料。2011年由其编著的《古城商韵》对于吉林近百年来的商业(老字号)文化钩沉掘隐、承前启后,在助推吉林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正是在吉林市政协文史委做文史工作期间,邵蔚风在区域史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地进展,2009年11月,其与吉林宿儒罗节文先生,历十余年心力,砥砺完成一百多万字《东北古今地名辞典》,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填补了中国东北历史学界空白。该书目前已被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国会图书馆、台湾中研院等国际学术机构收藏。在本书作者简介一栏,他郑重的写下——政协吉林市文史研究员。
2016年,鉴于邵蔚风多年来对于地方历史文化沃土笔耕不辍的坚守,经吉林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推荐,他光荣的成为政协吉林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新的使命必然带来新的作为,政协组织多年的悉心培养;地方高校在“校城融合发展”大趋势的时代背景下,邵蔚风工作的吉林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普基地,在校领导坚定不移的支持、鼓励下,依托十余年来对于吉林地情资料雄厚的储备,已然形成高校教学与科研同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本职工作与社会履职双肩共担的良性循环。
其所在政协社法委,充分发挥各界别委员的专长,倾力支持和协助;努力提供委员接触社会基层的机会。“蛟河黄松甸子农民危房改造”、“浙江大学域外培训”、“社会活动小组赴桦甸开展服务企业活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使他从书斋走向吉林地方社会鲜活的现实。吉林地方历史文化向产业转型、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从理想到现实的努力尽管艰辛,在与志同道合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在踏踏实实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撰写出《关于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吉林乌拉街满族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的建议》、《吉林乌拉海西女真文化产业园区——暨吉林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文以载道、史以鉴今——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吉林市政协文史工作的辉煌成就》等提案与征文。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尽管角色的转换还有待适应;尽管学术研究与履职提案还有待过渡,但邵蔚风委员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们有理由充满期待!因为在他的内心涌动着对家乡吉林乌拉深沉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