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市委员会| 2018-05-17
打印
| 字号: v|
南顶子村产业脱贫记实——产业做到实 脱贫就有望

在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期,南顶子村深挖当地产业优势,建立食用菌园区,成立农民合作社,以产业发展动力激活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发展新路。

当走进蛟河市黄松甸镇南顶子村食用菌园区后,只见整齐干净的黑色大棚沐浴在阳光中,一股黑木耳独有的清香扑鼻而来;走进大棚里,看到一朵朵饱满且黑亮的木耳从菌袋上悄悄地探出了头,宛如含苞待放的黑牡丹。贫困户卢福芹正在采摘,她动作娴熟,轻轻一扭,状如小碗的木耳就脱离了菌袋,落在了筐子中。

“黑木耳一年长两茬,我们园区现在有2 个加工车间、14个发酵室、24座吊袋大棚,可摆放黑木耳100万袋,扣除各种成本,每袋纯利润1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观。”蛟河市嘉绿宝公司总经理程长军高兴地向记者算了笔经济账。

2016年9月,吉林市政协负责帮扶南顶子村。市政协立足黄松甸镇实际,与都邦保险公司、黄松甸镇政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建成了南顶子食用菌园区。同年,南顶子村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也正式成立了。合作社按照“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全村51户117口贫困户全部吸纳入社,抱团取暖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帮助申请贷款,提供技术指导,免除水电等费用,鼓励入园区标准化、科学化种植黑木耳;对有务工意愿的贫困户,以每小时10元的价格优先安排入园采摘黑木耳,日工资100元以上;对无劳贫困户以分红的形式,每年年末,按家庭人口发放分红款。2016年年末,南顶子村实现了49户,108人脱贫,脱贫率92%以上。2017年年末,通过“联企”经营、吸纳贫困户务工、享受年终资产收益红利等多种模式,脱贫户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15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和贫困户产业收益“双赢”。

“我们不仅建设了食用菌园区,还成立了木耳经销处,实现了黑木耳产销一条龙发展模式”,村书记朱建伟自豪地介绍道。2017年,吉林市政协委员以捐款献爱心的形式,募集资金20万元,成立了南顶子村黑木耳经销处,对黑木耳进行深加工。目前,南顶子牌黑木耳已通过QS质量体系认证,进驻欧亚超市实体销售,远销北京、西安等城市的便利店及农贸市场,入驻吉林一网超市等电商平台销售。运营15个月,已实现净利润6万多元。2017年,荣获中国工商报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评选的“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全国十大典型案例”。

为了让贫困户多挣“黑钱”,吉林市政协与都邦保险公司、黄松甸镇政府,南顶子村建立“5+1”帮扶模式。即帮扶单位机关干部、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政协委员共同帮扶1个贫困户发展黑木耳。帮扶单位负责研究确定脱贫项目、乡镇干部负责落实惠民政策、村干部提供种植技术、驻村工作队负责协调落实、政协委员提供物资,为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产业扫清所有障碍。2017年,南顶子村贫困户种植黑木耳人均收入最高达1.5万元。“我不但能脱贫,而且致富奔小康也没问题了。”王连歧眉飞色舞的说到” 。

依托产业、发展产业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因素。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帮扶,在全体贫困户和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黑木耳种植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今年,全村黑木耳种植350万袋,预计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正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屹立在脱贫攻坚的大潮内。



(责任编辑:何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