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市委员会| 2020-12-30
打印
| 字号: v|
“打造书香政协,提升履职能力” ——市政协机关9名干部在读书学习心得交流会上发言

为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打造书香政协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素质和履职能力,12月24日,市机关党委召开“打造书香政协,提升履职能力”读书学习心得交流会。市政协主席王德胜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主席刘长木、孙秀云、马招利、李敏花,秘书长陈雁及机关全体干部参加了交流会。会上,姜新清、雷雨、宋兴文、赵庆健、于颖、胡学武、孙天林、牛丹、毛瀚飞9名机关干部结合思想、工作、生活实际,作了生动、感人的发言交流。王德胜对9位同志读书学习交流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大家读书选得好、读得深、体会真,紧密结合个人的思想、工作实际,讲的精彩、深刻、感人,并就如何抓好机关读书活动,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努力打造“书香政协”,提出四点要求。为进一步开展好机关干部读书活动,现将9位同志读书学习交流的发言全文登载,以飨读者。

  

做一名重情讲义、不畏艰苦、勤学励志的人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姜新清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要记录了习近平在梁家河与乡亲们和知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讲述了习近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反映了青年习近平重感情、讲情义,肯吃苦、勇担当,勤思考、善思辨等风格品质。阅读此书,能够让人从小故事中读懂大道理,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中汲取大智慧。

第一个心得:重情讲义 心怀感恩 立志为民做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一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在习近平刚到梁家河的一天早晨,他和同伴走到一户人家院子里,得知主人的老母亲是一位当年支援革命前线的普通妇女,因年迈过世,他怀着敬仰之情提意要进屋看望,并客气有礼地问主人:“我们能不能进去看看?”待主人同意后,他走进窑洞,向这位老人遗体恭恭敬敬地鞠了几个躬。读到这,我被深深感动,他与老人素无相识,却因她是支前作战,为革命胜利倾奉心血的后方普通群众,要向老人表达敬意。这一深情鞠躬,饱含着习近平对革命前辈的尊重之心、敬仰之情;这一深情鞠躬,体现了他那对父辈老革命红色血脉的亲情,重情讲义。

书中讲到,习近平把自己称为普通农民、黄土地的儿子,品味这一称谓,是多么和蔼亲切。他和群众打成一片,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能跟大家聊到一块儿,眼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在他要离开梁家河时,全村男女老少都自发地为他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当他看到一位前来送行的双腿残疾的村民,赶忙走过去搀扶,眼里噙满着感激的泪花。临别时习近平对老乡们饱含深情地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离开梁家河后,他念念不忘这里的乡亲,力所能及地帮助老乡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的协调帮助下,为村里通上了电、办起了学校。

从习近平15岁时来到这片黄土地,到22岁离开这里,七年的黄土地培育了他“要为人民做事”的信念,这一信念,正是习近平感恩人民对他的关爱,有他对人民感恩的深厚情怀。

第二个心得:不怕艰苦  磨砺意志  坚定为民做事

知青生活是劳动的生活,也是苦累的生活,还是奋斗的生活。在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并在苦累中磨砺意志、升华品质。他挑筐担篮,扁担把肩膀一层层磨掉皮、磨出血,他不叫苦不叫累,坚持把肩膀磨出厚厚的茧子;他躺在土炕上,忍着跳蚤叮咬,抓挠浑身起红肿疙瘩,到后来已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身体适应了;他刚开始劳动,每天能挣到连妇女都不如的5、6个工分,经过勤干苦干快干,到两年后能挣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习近平就是这样,不管多苦多累,总是拼命干、带头干,从不偷懒耍尖,也就是这样坚持,他一步步地过了劳动苦累关、跳蚤叮咬关、思想锤炼关。他还带领大家建沼气池、打水井、办铁业社、缝纫社....,每一件事都是便民惠民的实事,每一件事都是身体力行、苦干实干做出来的好事。读到这里,我深深地感到,习近平身上所具有的苦干实干、勇于担当、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验证了他所说的那句话,“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第三个心得:勤奋好学 善于思考 提高为民服务本领

习近平到梁家河时,带着满满的二箱书籍,读书学习是他获取精神食粮的补充。他经常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都坚持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正是他刻苦读书,善于思考,使他在政治、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有着深刻造诣,也使他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处理问题的哲学思维、做事情把握规律的历史观、讲话引经据典的文学修养。而这,都成为他为民服务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今天,他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体现他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担当职责,不仅需要劳其筋骨,还要勤奋学习,正像习近平所说:“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使我心灵受到触动和震撼、洗礼和升华,让我更加理解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教育实践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更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回望历史,我们生活在现今的幸福社会里,不会再有那过去“苦”的环境、“苦”的磨砺、“苦”的滋味,但作为成长的我们,要保持和发扬“敢于吃苦、乐于吃苦、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要立足本职、勤勉务实、刻苦努力、积极作为,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做一名重情讲义、不畏艰苦、勤学励志的人。


品伟人青葱岁月 书忠诚担当人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雷雨

市政协机关开展读书活动以来,按照计划,我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青涩、坚毅、果敢跃然脑海,感触颇深,主要有以下4点体会。

一、学习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习近平在陕北插队期间,白天出工一边放羊一边背字典,晚上回到窑洞,伴着昏黄的煤油灯看书学习直到深夜。七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从不间断。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方面的书籍,为他今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反观自己,转业回来这几年,结合职责定位,倒逼自己学习了部分政协理论和业务书籍,工作上也有了一些心得和感悟,但从总体上看,依然体量不大、深研不够,指导实践能力不足,同总书记的学习观还存在很大差距。“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研究室工作和在其他科室不同,不但文字上要有过人之处,工作上更要能成为领导的好参谋好助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不学习肯定是不行的。只有持续强化读书学习的钻劲、韧劲和狠劲,让读书学习同吃饭、睡觉一样深深扎根在工作上、生活中、生命里,才能不断浓郁知识血脉、强壮履职筋骨,厚植人生之基。

二、实干是成长进步的阶梯

习近平当村支书时,带领群众打深井、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店、磨房,修沼气池,打淤地坝,一步一个脚印,做一件成一件,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正是源于实干,塑造了总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正是源于实干,坚定了总书记基层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也正是源于实干,成就了总书记光辉而伟大的精彩人生。回望自己十几年的机关经历,越来越少的是厚重的“实”,越来越多的是单薄的“虚”,曾经为了迎接上级检查而突击整改,曾经为了保住集体荣誉而多方协调,如此“实”工“虚”做,损害的是集体利益,破坏的是单位形象,耽误的是个人前程。“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个国家发展需要实干,个人成长同样需要实干。总书记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真干+实干+苦干+能干”才是实现个人价值,成就人生梦想的唯一密码。要在心中牢固树立“实干立身”的靶向,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把自身的工作干好,把领导交代的事情办好,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不走捷径、不跨大步,让实干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在实干中增长才干、提高能力。

三、合格是价值追求的目标

习近平在插队时期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终于在1974年被党组织批准入党。总书记的这份坚持,源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无限尊敬和无限向往。当今世界,没有哪个政党能够做到拥有近亿党员仍能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哪个政党历经百年风雨仍能不断迸发生机和活力,也没有哪个政党能够做到在一穷二白基础上,仅仅用时70余年就带领13亿国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多年前,我有幸参加了部队组织的“‘98’抗洪精神巡回报告会”,报告中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时隔多年,大部分细节已记不清了,但报告中“因为我是共产党员!”这半句话却始终记忆犹新。正是因为这半句话,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2年后的我终于如愿以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至今日,我仍始终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时刻牢记入党誓言、铭记党员身份,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坚守入党初心,自觉把政治合格作为最高目标和履职基础,处处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倾尽一生去尊崇和呵护“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四、基层是积蓄能量的源泉

习近平在陕北的7年,从一个十五六岁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党支部书记,宝贵的基层经历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基层艰苦岁月的磨砺和锻造,就不可能打下他如此坚实的人生基础。总书记曾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多年的部队培养和政协历练,让我深深感到,军营的摸爬滚打,锻造了我思想上的钢筋铁骨,研究室的文字历练,为我个人成长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没有基层艰苦环境的塑造,就不可能成就今天的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政协干部,要把扎根在基层、立业在基层作为第一追求,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刻苦钻研、扎实履职,真正把读书学习同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结合起来,同开展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同为市政协创新发展贡献绵薄之力结合起来,努力在基层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意志、提高本领,不断为成就人生梦想积蓄能量。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要时刻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自觉向总书记“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定信仰看齐,向总书记“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学习毅力看齐,向总书记“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工作干劲看齐,永葆不懈怠的心劲、奋发有为的干劲和百折不挠的韧劲,做一个有思想、能吃苦,有理想、敢拼搏,有担当、肯奉献的新时代政协干部,为在政协舞台上实现自身理想和人生价值而奋力拼搏。


做对党忠诚、对组织坦诚、对群众真诚的好干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外联委工作处一级主任科员 宋兴文

2017年8月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采访实录的形式,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下面结合自己的扶贫经历,汇报读后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要时刻不忘为党尽责

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先后写下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当梁家河村支书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让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子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总书记这种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和奋斗,时刻激励和鞭策着我们每一名扶贫驻村工作队员。2018年,组织上把我和夫天派驻到贫困村,协助传勇开展扶贫工作,让我们有了一个近距离了解扶贫参与扶贫、丰富阅历提升素质的机会。驻村伊始,我们就把脱贫攻坚当作检验自身“四个意识”、政绩观、能力水平和意志定力的试金石。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入党之初的誓言,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认真学习,越学越觉得事业伟大,越学越觉得使命光荣,越学越觉得信念坚定。每次入户走访,我们都耐心地与贫困群众唠家中事、算收支账长远账,在拉家常中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告诉大家他们是习总书记最牵挂的人,党和政府不会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市政协会全力帮助他们脱贫,让大家感受到总书记的关怀、党和政府的关心、市政协党组的关爱。每次看到贫困群众通过扎实的帮扶改善生活条件时脸上洋溢的笑容,大家内心都充满了欣慰。疫情期间,我们坚决落实省委组织部的要求,春节假期没过就返回村里,每天入户宣传防疫常识,发放防疫物资,帮助村民做好消毒防护,在村口卡点执勤排查外来人员,保证了全村无疫情发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是党的培养让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可以说没有党我一无所长。知党恩、感党恩、更要报党恩。党员干部不操为党尽责的心,不干为党分忧的事,怎么对得起党员的“党”字、干部的“干”字?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够为党分忧、为党尽责。 

二、要正确看待个人得失

“年龄最小、条件最苦、时间最长”,这“三个最”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插队生涯的鲜明印记。面对这些情况,总书记当年却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仍然是该干活干活、该读书读书。这种“耐得住寂寞,经得起风雨”的从容与坚韧,为扶贫干部扎根农村树立了榜样和典范。接受扶贫任务之初,我内心也曾有过矛盾,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原本是为了能够更多地照顾家庭,可又将面临两地分居的情境。可看看身边的同志,传勇已经驻村2年多了,从刚来时的小伙儿,如今已经成为了孩子的父亲;夫天家里老人和妻子也同样需要人照顾。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党员,工作的环境变了、身份变了,但听党指挥的传统不能丢,坚决服从命令的本色不能变。闲下来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组织上能把这么重要的工作安排给我们,是考验,是期望,更是信任。困难谁都有,但工作总得有人干。扶贫这两年,我与家人聚少离多,很多事都帮不上忙,但始终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条件和要求。也有人曾劝我,贫困村离机关远,很多工作大家都看不见,可能会影响成长进步,还是申请调回吧。按照部队正营职对应地方正科级来算,我已经是第9年了,实事求是地说内心如果没有想法是不现实的。但使命和职责所系,组织的教诲和身边的榜样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惟恐因自身原因影响了工作的大局。市政协给予了驻村工作队员极大的关怀,各级领导经常同我们谈心,经常询问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家人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从没有任何抱怨和责怪,这都让我们更坚定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每次上级检查调研,对我们的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连续2年扶贫考核都是优秀。这也启示我,作为党员干部,应该象总书记当知青那样,以平衡的心态对待得失,以豁达的胸怀看待名利,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不为浮名所累、不为私利所缚、不为权欲所惑,一事当前,首先应当想着如何把工作干好、干得更出色,做出了成绩,组织和群众自有公论。

三、要始终做到心系群众

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一直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他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激励着每一名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兑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承诺。脱贫攻坚是场硬仗,作为一名驻村队员,履行好党赋予的扶贫任务,打赢这场攻坚战,需要的是一份责任感,时时心系群众,躬身力行;重要的是强化责任担当,扎实苦干、积极作为。从驻村之初到后来,村里的群众对我们从观望到接受再到信任,这样一个改变的过程,靠的就是自己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翻开我们每个驻村工作队员的工作日志,上面都详细记录着入户走访发现的困难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曹志升家电视坏了,回吉林时拉走维修;赵玉德想种贝母,下周带着到白山市考察;联系同事和朋友帮张文明卖蜂蜜……这些平凡琐碎、不起眼的“小事”,却与群众联系最紧密,让他们看到了扶贫干部真帮真管的实际行动。实践证明,作为机关党员干部,只有象总书记那样,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众,用平等的身份接待群众,用平等的心态联系群众,群众才会和你说心里话,道烦心事,讲真想法,提好建议,从内心深处对你接纳和信任。


在拼搏中成就事业的华章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农业和农村委四级主任科员 赵庆健

在市政协组织的读书学习活动中,我读了4本书,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书中描写了习总书记上山下乡期间刻苦读书学习、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人民谋福利的感人故事。掩卷遐思,思绪万千,我深深地被总书记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和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所感动,从中也汲取到了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力量。

一、坚持学习 积蓄力量

习总书记15岁当知青,在艰苦的劳动之余,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除读完了自带的书,还广泛借阅,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为了挤出读书时间学习,常常独自一人读书到半夜时分。习总书记曾说过: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当时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王德胜主席多次在全体干部大会上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并以自己亲身经历来勉励全体干部要把学习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到政协工作后,工作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知识和经验都用不上了,需要重新进行学习。尤其是今年调入农业和农村委后,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政协“新兵”,让我感受到了本领的恐慌。习总书记在农村勤奋刻苦读书的经历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因此,我像回到了学生时代,不断给自己进行“充电”,向书本学习、向报纸学习、向老同志学习,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和充实自己。今年我们委确定了三个协商议政题目,由于疫情影响,上半年调研无法开展。针对这个情况,我从网上搜集、向浙江兄弟单位要来相关资料,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和政策,为协商议政议题下步工作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在疫情结束后,到外地和本地相关单位进行学习考察交流,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我对“三农”工作的认识有了提高,政策和理论也有了提升,也为明年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步我将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加强学习研究,在学中干、干中学,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间积累力量,提高知识储备,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新时代政协干部,做到习总书记说的“功以学成,业由学广”,将本职工作干好干出成绩。

二、坚守初心 玉琢玉成

“艰难困苦,玉琢玉成”。习近平总书记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这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积极投身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修田,闯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锻造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照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回顾个人的成长历程,我是从战士入伍,然后提干的,在新兵连三个月,使我实现了从一名社会青年到当兵的人身份的转变。记得刚到部队时候非常不适应,生活和训练都很苦,加之我从学校直接到部队身体素质差,训练常常跟不上挨批,有时候还想家,在被窝里面偷偷掉眼泪,甚至都有了当逃兵的念头。经过班长排长的引导,我渐渐转变了思想,训练更加积极,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我自己出小操,渐渐地训练有了进步,也渐渐适应了部队的节奏。新兵连快结束时候,组织条令考试,我取得了我们新训大队第2名的好成绩,得到了排长的表扬。下连一个月后我成了我们同批新兵中第一个完成单双杠5练习的人,因此我也成了新兵中的明星。新兵时候经历的困难都成了我进步最好的阶梯,没有当初的磨难,就没有我以后的成长。

三、坚守责任 勇于担当 

“他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从梁家河一名普通知青到村支书,由于习总书记勇于担当,看准了的事能够带领群众干好,最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答案,为我们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的转型期,吉林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和政协干部,我要像习总书记那样,树立为群众做实事的坚定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初心,坚守为人民谋幸福、谋发展、办实事的使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工作中不断磨炼意志,敢于把责任扛在肩上,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在实际工作中,我要和政协机关干部和委员一道,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找准切入点,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吉林市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思践悟笃行 做新时代有为政协干部

——《之江新语》读后感

办公室秘书处三级主任科员 于颖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之江新语》其中一篇小短论里,习总书记用来论述理论学习的。他强调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这样鞭辟入里的论述在《之江新语》中比比皆是,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文风朴实,深入浅出,或赞美表彰,或批评鞭挞,或分析道理,读来引人深思,催人奋进。读完这本书,使我明白:立足本职岗位,要常学常新,在知行合一中增强本领;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做好工作;要尽职尽责,勇于担当,做一名新时代有为政协干部。

一、勤学善思 做一名能学会用的学习型干部

在《之江新语》中,有多篇短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如《多读书,修政德》《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是“学、思、行”三位一体,这也是我们当前开展“书香政协”活动的意义所在。德胜主席高度重视学习,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安排机关成立学习写作小组,就是为我们学习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今日世界,一日千里,不学无从适应,不思无以应对”,所以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浅尝辄止的学为追根溯源的学习,多一点伏案而学,伏案而思。到秘书处工作以后,接触的事务性工作逐渐增多,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很多,用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比如如何办文,如何办会?有时图省时省事,直接向奕靓取经,奕靓也倾囊相授。但自己并未真正追根溯源地去学习、去领悟。今后我要多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在内容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对政协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学习办文办会新知识、沟通协调新技巧。在方法上要坚持正确方向,做到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克服“本领恐慌”,进一步提高专业化能力,更好地为机关领导和同事们服务。

二、善作善成 做一名细致严谨的务实型干部

在《之江新语》中,《求真务实要出实招》《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兴伪事兴务实》等多篇短文,论述了求真务实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强调“务实之于工作,就是要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这让我想到今年9月份召开的市委政协工作会议,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调度会安排部署工作,并协调市委落实相关会务工作,逐项逐件抓落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办文办会专业知识,尤其对座位图制作技巧有了新的提高,并认识到抓落实的重要性。秘书处工作包括领导活动、办文办会、收发文件、传阅文件、协调联络等,服务的面比较广,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做好秘书处工作,求真务实、严谨细致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在承办会议时,材料是否是最终稿?麦克是否摆在了汇报人的位置上?会标是否准确等等,这些都需要逐条逐项地抓好落实。在今后工作中,我要进一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想得细一点、深一点,干得多一点、实一点,努力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成效,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三、敬业乐业,做一名尽职尽责的担当型干部

读《之江新语》的过程中,时刻能够感受到习总书记“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敬业乐业为美德》一文写到:“对待事业要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中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和乐趣。”身处办公室工作当中,面对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要竭其力,乐其业,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甘于做铺垫之事,弘扬勇于担当的精神,想在前,干在前,履职尽责,尽心竭力,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比如,我们每次会议或活动通知,通过打电话,发微信提醒,呈报领导活动单等多种方式,提醒和保障领导和同事们按时参加会议或活动。有人开玩笑说“不麻烦吗?”但我想说的是,当看到参会人员如数出席的时候,内心的那份踏实值得这份“麻烦”。今年承办的会议比较多,很多情况下是集中开会,往往是一个会议结束,马上要布置下一个会议,秘书处的同志们克服孩子小需要照顾的问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打名签,摆桌牌,印材料等等,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但却是开好会议的重要一环。秘书处的同志们身体力行的践行着“敬业乐业,尽职尽责”。今后我要一如既往,着力在高、精、深,细、实、严上下功夫,推进工作制度化,规划化,程序化,争取实现工作零失误,细节零缺陷,服务零死角。

一本好书,良师益友。以书为鉴,砥砺前行!


潜心读新语  滋养书香气

——《之江新语》读后感

研究室调研处四级主任科员 胡学武

《之江新语》232篇短论“篇幅不长意味深长”,读来浅显易懂又让人受益匪浅,越读越感到有差距、有压力,越学越觉得有本领恐慌、知识恐慌,特别是反复阅读书中关于读书、学习方面文章,感到自己还要着重在“实现三个做到、提升三种能力”上下功夫。

一、努力做到多读书 提升学习能力

书中《多读书、修政德》一文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对照这一标准要求,深感自身还有较大的欠缺和不足,也经常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通过多读书、勤读书来扩展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一是提升状态。有时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读书学习的要求,出现了“书籍多了,读的反倒少了”的现象,离贵在持之以恒、拒绝任何借口的要求还有差距。我想状态下滑要从思想根源上去挖掘,以思想上的重视和改变,实现行动上的自觉和坚持。二是提升标准。毛泽东同志十分推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做到把读书与动笔相结合,边读边想,边思边写,手脑共用,不断增强阅读和理解能力,并一以贯之,让写心得、谈感受、悟体会,成为一种“不用提醒的自觉”。三是提升境界。书中《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指出,学习理论要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终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虽然离这三种境界相差甚远,但也要努力保持追寻的勇气和动力,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常坚持;当做一种工作责任,不推脱;当做一种精神追求,不放弃。

二、努力做到善读书 提升专业能力

书中《求知善读,贵耳重目》一文强调:“对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既要苦学,还应该‘善读’”。对于善读书,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擅长读书”,也可理解为“会读书”,即有一套自己读书的方法和方式。一是找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比如我在阅读文章和收集一些文稿素材时,目光有时总在某一个领域里打转转,其实更应跨领域、跨行业地广泛学习和搜集,才能更好地增长见识、创新观念、提升质量。二是明确目标。苏东坡先生讲,“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这里的“一意求之”,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到从泛泛的读书、东翻翻西看看到瞄准问题、带着困惑去读书,追踪来龙去脉,潜心研究探索其中的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三是突出重点。从作为一名政协机关干部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在广泛涉猎的同时,更要坚持立足当前、立足实际,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重点学好悟透政治理论、岗位专业知识等,特别是要选择那些与政协工作关系密切的书来读,努力提升专业本领,做政协工作的行家里手,真正有“几把刷子”。

三、努力做到活用书 提升转化能力

书中《求知善读,贵耳重目》一文引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来阐明读书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我认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读”转为“用”,才能发挥书的最大效益。一是学深悟透。“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读书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学习领悟、思考认知的过程,只有坚持做到把学习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以致用。读书并不等于获得知识,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时也出现“读时一知半解、用时模棱两可”的状况,我想这是由于被动读书、机械读书所造成的,应当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付诸实践,解决总书记在书中指出的“‘书呆子’现象要不得”的问题,真正以所学指导实践。三是转化成效。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将以“书香政协”活动为契机,切实提升对读书学习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努力实现将读书的成果转化为提升文稿质量的“金点子”,转化为推进工作开展的“硬功夫”,转化为实现履职能力提升的“真本领”,让自身更有“书香气”。


感悟“莫高精神” 守护好发展好政协事业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读后感

提案委办公室副主任 孙天林

有一本书,自出版起就频频出现在各大好书推荐榜单上,这本书就是《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它是知识分子献身祖国的生动写照,是丰盈人生的宝贵财富,是助力工作的重要镜鉴。

该书由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口述,北大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撰稿,讲述樊锦诗的人生经历、敦煌的历史以及莫高窟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深情回忆与常书鸿、季羡林等老师前辈进行敦煌文化交流时的往事。书中还收录了一批珍贵的资料,全面展现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化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并且详细讲述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我一直对历史抱有敬畏心,觉得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与历经千百年风霜仍然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能够有一面之缘,由此了解神秘的历史,是一件特别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骨子里,我热爱历史,热爱一切经过岁月洗礼仍然给人以精神鼓励和指引的伟大艺术。而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及其守护了半生的敦煌,给了我最好的精神食粮和最初的感动。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始终有几个问题萦绕心头:为什么在戈壁荒漠里能够产生如此灿烂的人类文明?为什么在只有咸水和碱水的地方能够生长出“李广杏”这样人间最甘美的水果?为什么在西北荒漠里有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这样一群坚守大漠的“打不走的莫高窟人”?又读了多遍,终于解开了心中的困惑,秘钥就是:一代一代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它已成为敦煌研究院70余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下面,我主要围绕如何弘扬和继承莫高精神,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谈谈读书中的所思所悟。

坚守大漠——在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敦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整日风沙肆虐。莫高窟连窟门都没有,风沙直接吹进洞窟里。樊锦诗和丈夫分居19年,住土屋土炕,喝苦咸水,点煤油灯,爬蜈蚣梯,在窑洞中啃馒头,经常是一嘴沙。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樊锦诗和一批批文物保护者却选择了留下。樊锦诗在口述中讲到,在面临着与爱人孩子常年分隔的悲痛选择时,她曾几度挣扎,最后还是选择了干旱的大漠,这一留便是五十多年,最初是热爱,后来是责任。没有人天生坚强,热爱使人坚强,坚强使人充满责任。回眸历史,市政协作为一个别人眼中的“清水衙门”,第一届一次会议时,仅有47名委员,办公条件也曾极其简陋,但一批又一批政协人始终抱着对政协事业的热爱,择一事,终一生,勤勉工作,发挥了人民政协的特色和优势,凝聚了人心,增进了共识,彰显了人民政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这就是政协人的“坚守大漠”精神!也应该是新时代政协人应该坚守的精神!

甘于奉献——家庭与工作,个人与国家,若无法兼得,要如何选择?在历经百般犹豫、挣扎、割舍后,樊锦诗和老一辈莫高人依然选择坚守敦煌,这是一种怎样的奉献精神呀,书中写到:“等老彭挑着担子到医院找到我的时候,孩子已经出生好几天了。那时我再也控制不住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放声大哭。”当读到这一段时,我也忍不住流下热泪。我10年前孤身一人来到吉林市,经历过孩子年幼生病住院,孩子妈妈在电话里痛哭的无助场景。樊锦诗作为一个女人,要干事业,还要照顾家庭和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她从青春少女到如今的满头华发,她无愧于敦煌,却有愧于家庭、有愧于自己的孩子,确实“感动中国”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国之强大,需要有这样的奉献精神。今天的市政协以“16553”为总体思路,涌现了许多令人钦佩的学习榜样,工作上身先士卒、亲历亲为的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五年来坚守南顶子村开展扶贫的“第一书记”魏传勇,临近退休仍带病工作、辛勤操劳的各位主任,经常加班加点、起早贪黑工作的各位同事,在市政协这个大家庭里,这样的人不是三五个,而是一大批,他们任劳任怨;不讲条件,不发牢骚,埋头苦干;甘于奉献,不求回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莫高精神,也让我们从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勇于担当——“从常书鸿先生开始,莫高窟人始终有一种把这座人类文化瑰宝保护好的使命担当。国家把这么大的一个遗产地交给我们,必须承担好这个重大的使命。”樊锦诗说,“把莫高窟完好地交给下一代人,无愧祖先、无悔后人,这就是担当,就是使命。”从百废待兴,抢救文物到面向世界,科学保护;从制订法规,精心管理到探索“数字敦煌”,永久保存敦煌瑰宝,敦煌研究院在为国宝重现光芒的道路上勇于担当,探索奋进,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生力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我们青年一代必须责无旁贷地为国家、为民族、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肩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坚守边疆、保家卫国是使命担当,不惧逆行、抗击疫情是使命担当,勤勤恳恳、踏实工作同样是使命担当,而这一切使命和担当,都需要樊锦诗身上的“担当精神”。政协干部勇于担当就要求真务实,增强干事创业的使命感、锲而不舍抓落实,扑下身子解难题、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把岗位工作做好,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围绕民生献计出力,让人民政协事业更加深入人心!

开拓进取——樊锦诗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路子,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我国文物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精心管理的典范”。她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数字影像拍摄、色彩矫正、数字图片拼图和储存等敦煌壁画数字化保存技术,制定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构建了“数字敦煌”,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在政协工作,坚守是“前提”,奉献是“格局”,当担是“责任”,进取是“灵魂”。近两年来,市政协坚持把创新摆到突出位置,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谋划提出“16553”总体思路,努力打造“有为政协”,实现了工作新突破、开创了工作新局面。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我早出晚归,除了疫情原因,没有完整地休过周六周日,是因为我意识到:“我是政协这棵大树上的一片树叶,不是政协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政协”,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我这一生交给了政协!政协组织把提案工作交到了我们的手上,从内心深处讲,不把这项工作做好对不起领导的信赖,陪家人时间少一点、应酬少一点这都不是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工作的初心就是想抢抓快干,做精提案业务、探寻提案规律,形成一套具有吉林市政协特点的提案工作标准。今年,市政协作为唯一地州市政协代表在全省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经验;《吉事好商量·提案办理面对面》大型协商对话栏目圆满完成首期播出,受到省政协江泽林主席充分肯定;人民政协报、学习强国、协商新报主流媒体3次刊发提案工作长篇报道,其他各类报道近40次。我作为政协机关干部,亲自参与创新工作,感到欣慰和自豪。

莫高精神是广大文物工作者守护文化家园、传承中华文明、勇于改革创新的生动写照,是时代之光,为我们做好政协工作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我们是政协事业的见证人、建设者和守护者,新时代要认真弘扬莫高精神,坚守初心使命,树立快乐工作的理念,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为自己所热爱守护的政协事业努力奋斗,干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样子!



突破枷锁  塑造积极的人生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

办公室人事处副处长 牛丹

《人性的枷锁》,也有译本为《人生的枷锁》,是英国19世纪知名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的长篇半自传体小说,于1915年出版。美国现代图书馆将此小说列为 “20世纪英语世界最佳100部小说”中第66位。

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菲利普从童年时代起的三十年生活经历, 反映了一个青年的痛苦、迷惘、失望、挫折和探索, 以及逐步摆脱种种枷锁, 寻找生命意义, 走向成熟, 获得精神解放的历程。

最初看到书名的时候,我有几分疑惑,《人性的枷锁》多么像一本严肃的心理学(比如《人性的弱点》),让人不禁皱起眉头。前后读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读完觉得很长很苦,难以随便推荐给朋友,不像流行的电视剧老少皆宜,或跌宕起伏或轻松愉快让你巴不得一口气看完。它就像一部没有旁白的纪录片,你只能独自体会、叹息、甚至迷惘,但最终却让人拍手称快。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书中剖析了一个年轻人追寻理想的心路历程,强调了奋斗的意义,弘扬了善良、勇气等高贵品质。小说主人公生来跛脚,童年时期父母先后离世,交由在小渔村做牧师的伯父抚养。从寄人篱下的家庭生活到受人嘲弄欺辱的学校生活再到艰难的社会生活,从他的学业到爱情,菲利普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痛苦。但他的探索与思考最终帮他摆脱精神束缚,获得了人性的自由。听起来并不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故事,但是只有当你沉浸于作者的文字中,才体会到他的巧妙之处:对人物心理的的描绘。菲利普每经历一件事,都会有自我的反省与思考。比如,他一直寄希望于上帝可以让他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但当他做了很多虔诚之事依然未果之后,他逐渐对宗教产生怀疑并最终抛弃。整个过程,菲利普的每一次希望,每一次怀疑到他最终的否定都展露无疑。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对宗教的看法的形成。而这样的人物自省,出现在他成长的每件事情中,也使得主人公最终的升华非常清晰完整。

这部小说的发表距今已经过去了二百年时间,如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不同于其他书籍,主人公菲利普不是十分勇敢——却能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也不是那么机智——却总是能临危不乱、化险为夷。他很普通,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每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薄志弱行甚至有时挥霍无度、三心二意。

主人公菲利普的成长史,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史。他和我们的大多数一样,家庭出身一般,只能靠自己奋斗;天赋平平,却经常好高骛远;没有清楚的规划人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追寻的梦想过于虚无缥缈,不切实际,只能在现实和理想中挣扎求生。

纵观全书,我一直在思考,这个枷锁到底是什么?《人性的枷锁》可以是生活的枷锁,是精神的枷锁,甚至是人之本性所带来的的枷锁。在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其实都存在很多枷锁,这些枷锁可能来自外界的评价,也可能来自内心的斗争。

阅读中,我分明觉出菲利普成长的每一阶段,都恍惚有自己的影子。我也曾有他遇到过的迷茫,而我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菲利普在遇到人生种种问题时候的一种自我剖析和自省的能力,总是在纠结、挣扎、悔恨、反省、正视自身上暴露的问题,在不断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否定的道路上,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真谛。

我们也像他一样,总面临着成长中多种多样的困扰:羡慕大城市高薪的同学和朋友,却没有勇气打破安逸的生活节奏;意识到了本领恐慌,却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进修;绞尽脑汁的一遍遍修改不合格的文章,却仍不满意,显得心浮气躁;面对诸多头绪的工作同步推进,无从下手;共同成长的工作伙伴先进一步,心有不甘;工作内容与自己专业不符,无法学以致用;不够细致认真,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一堆,时而因小失大;害怕一个岗位干一辈子,得不到综合锻炼和提高。一路走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追求梦想的道路越来越远……

菲利普之所以能够找到自己人生的真谛,获得幸福,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离不开他不断的思考。年少的叛逆也好,对朋友从崇拜到淡然处之也好都是菲利普思考后的决定。生活的枷锁看似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实际上是成长的催化剂。这时候需要我们突破枷锁,克服困难,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既要不忘初心做好手头工作,也要谋划未来、设计长远。要善于反省听得进去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求教,不断思考,更正方向和错误。既要有目标、方向,又要不怕受挫折、伤面子,应当把个人得失看得淡些,把事业和大局看得重些,勇于突破枷锁,完成自身的蜕变。

我喜欢书中最后的结局,自由不在远方,亦不在看似可期的未来,自由不过就在眼前,在看透这平凡生活的现在。 这个故事也像我们的人生,斩断荆棘走上宽阔大路,最终归于平淡。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剖析、自我完善,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去做那些自己真正想做和有必要去做的事,平衡好理想和现实,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

年轻人的朝气蓬勃虽值得欣赏,但是真正值得钦佩的是那些经历过工作生活的种种考验,心中却还保有理想的火种,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戴着人性的枷锁仍能翩翩起舞的人们。亦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突破枷锁、重塑自我,披荆斩棘、不屈不挠,历尽艰难险阻,看遍人生百态,依然对生活充满顽强与热爱,真正成为掌控自己人生的强者。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 开创政协履职新途径

——《大数据》读后感

市政协办公室综合处 毛瀚飞

近期利用零碎的时间,读完了涂子沛所著的《大数据》一书。这本书讲述了美国大数据管理的发展历程,阐释了数据与政治、数据与经济的紧密联系。在我看来,全书讲述分析的主体虽然是美国,但是也处处是反观中国的当下。读完此书使我更清醒的认识到,未来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谁能更好地掌握数据、理解数据、分析数据,谁就能在下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近期,国内有关违规利用大数据情况的报道,让世人关注这一新生事物带给人们工作、生活有利还是不利的影响,那么,大数据——它到底是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阿拉丁神灯”,还是让危险释放的“潘多拉魔盒”?政协履职应该如何利用好大数据?下面我把读书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大数据是神灯?还是魔盒?

从《大数据》一书中介绍的美国数据公开的情况来看,美国数据公开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较大。开放数据在美国有几千亿美金的市场,大约包括300亿美元的气象数据,900亿美元的GPS数据,上千亿美元的医疗数据。但政府开放的数据是原始数据,数据自身的商业价值并不大,需要专业的公司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挖掘、展现,从而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在美国,有很多公司是依靠加工处理政府开放数据而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许多数据处理公司上市,市值超过了1百亿美金。从我们日常接触得到的大数据应用来看,小到商超按照商品销售数据搞营销、做推广,大到人造卫星根据用户的数量、位置调整运行轨迹、空中姿态等等,可以说,我们已经全方位地“撞入”了大数据的怀中。国内基于政府公开数据而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公司凤毛麟角,吉林市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大可抢占先机,率先发展,利用我市年均气温低(冷资源)、地址结构稳定(地质资源)、丰电丰水(自然资源)的资源禀赋和先天优势,对标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大数据分析、处理、灾备的公司(数据中心)在我市落地生根、做大做强。

目前,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得到了海量用户数据,他们会用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有的互联网公司却忍不住“算计”客户,谋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目前被曝光的类似“大数据杀熟”行为,涉及诸多领域,具体消费场景和产品服务类型也是千差万别,出现的情况主要有:新老会员的价格差距,客户消费默认升级,苹果与安卓等不同终端价格差距等。是否真的有互联网平台见利忘义?面对诱惑,企业是否应放眼长远呢?另外,互联网公司通过对用户上网浏览信息的习惯收集,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从而降低用户获取信息成本,虽然为浏览资讯等方面增添便利,但另一方面,精准的用户画像也局限了信息接收的范围,让用户沉迷于他们最初想看的内容或资讯,无形间强化了用户的嗜好和主张,从而容易形成“信息茧房”。

平台与用户之间围绕数据的争议,说到底反映了用户面对互联网超级平台的担忧。一些互联网企业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大,面对政府监管的博弈能力越来越强。在批评商家“宰熟”、呼吁政府监管的同时,不能忽视用户个人行为的提高校正和安全意识的增强。用户较为薄弱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一些随意授权、忽视使用条例等的不良使用习惯,往往使他们陷入自觉透露隐私、主动让渡隐私的境地。网络消费者应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权利意识,同时科学地看待用户数据的上传和使用,不杯弓蛇影,不误解误读。

大数据的是与非从宏观来说,主要是法律法规滞后带来的影响,真正的“游戏规则”往往会由个案创设(例:蚂蚁金服拟上市前银保监和人行出台的《网络小贷办法》),在碰撞中完善。需要看到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这场社会经济“革命”,在广度、深度和速度上都将是空前的,会远远超出我们从工业社会获得的常识和认知,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已经不是未雨绸缪,而是迫在眉睫。要真正勇立潮头,改革创新,让大数据为我所用。

二、政协履职与大数据应用

新时代人民政协履职工作如何科学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是我读完《大数据》这本书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政协要认识大数据履职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哪些需要应用大数据履职。需要大数据履职的,就要积极推进,不断促进政协工作方式创新。

首先,要树立大数据履职观念。推进大数据履职,政协要树立大数据观念,掌握大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养成大数据履职习惯,无论是撰写提案、社情民意,还是调研视察,都要应用大数据资讯履职,引导各级政协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从思想上增强大数据履职意识,提升将大数据转化成人民政协履职成果的观念。

其次,要提倡应用大数据履职。推进政协大数据履职,政协干部和政协委员要学会应用大数据。诸如:政协委员撰写提案,对涉及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和自然科学等提案,政协要引导政协委员提供数字说明。这些数字,必须通过数字调查、分析和处理,形成精确、可信、可用的大数据,从而找到事物的本质、核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人民群众关注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认可人民政协。

第三,要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在现行委员履职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市政协委员履职平台新的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委员运用大数据履职的重要平台。要通过对政协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进行系统培训,组织和引导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积极应用信息化履职平台(委员网上办公系统或江城政协APP)开展协商活动。摒弃信息化无用、大数据可有可无的态度,避免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弃儿”。

我相信,未来人民政协的大数据发展必然更强有力地突破履职的时空限制,持续放大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效应。中国的大数据发展前景也必然会先于欧美,在试错与博弈中迎接曙光。

(责任编辑:研究室)